「情境規劃」( SP)詠嘆調
.無遠慮必有近憂?-兼論情境規劃及種種「以不變應萬變」 策略及技術
. The mind begins with actions.── Mary Follett
這次談話的目的是要簡介情境規劃(Scenario Planning)及由它引發的一些不同的看法。在管理上, 只要能促進組織內的成員溝通、對話或自我了解, 也許任何方式都可行。 我以為各位在與會前或少該參考一下下述的書單。
先談 Scenario Planning的目的。有的人說管理的目的是要預測(戴明), 但有許多人以為情境規劃主旨不在預測,而是團隊學習, 溝通的過程,甚至 "詩意 "地說它是" 在想像中躍進未來"。這是值得討論的。
情境規劃也不只像台灣的兩岸關係應對進退中,所謂的"七十二套劇 本 "。其實對許多台商而言,作兩岸長期關係的情境規劃, 極重要而又切合需要。可惜,大家對目前的 "不戰(?)、不和(?)、不對口 "等僵局似乎愛莫能助。
規劃是會有風險的。有許多的勢、利,是早晚必然會發生的, 例如哥德生前就說巴拿馬運河、蘇黎士運河早晚會開通的, 果然在他身後數十年都實現了。同樣的,我在二十年前就知道INT ERNET 及多媒體的雛形,但這些都與我個人生活型態沒什相干, 所以沒什麼利用或感動。
因此,作情境規劃也一樣,主題必須是切身相關而又是優先的、 有意思的。有人把情境規劃 (Scenario Planning)譯成「高瞻遠矚」,這也是有點溢美的,不過,我們不妨思考, 多高多遠才算數,如何能高瞻遠矚呢?如何讓大家一起來共同描繪、 親手藝成(Crafting )一種"共同而分享 "的氣氛呢?又如何 "用左腦來規劃,右腦來管理呢" ?
我想,戴明的淵博知識系統System of Profound Knowledge (本文以SoPK表示)的前提中,有所謂 "一種信念的合作精神,一種整體、攸戚與共精神, 一種熱情而有同感的理解,一種免於懼怕而融洽的相處(最起碼, 要免於過分的創造性的衝突),是這種 "每一種意識(念頭)卻促使另一種意識死亡 "的對話的成立。不過, 事實上目前很少有組織型態是採所謂格子式( lattice)或是真正的蛛網式的關聯, 所以要有共同對話的環境,必須要有外來的智慧的介入,使大家能在 "分 "中求" 全"。
上班族都是人在江湖中,即使"貴 "為通用汽車公司的總裁,或醜聞纏身的克林頓, 也覺得許多事力有未逮。不過,儘管如此,也許真的無遠慮的, 必有近憂。這適用於個人,也許也適用於組織。近來日本 PHP的江口先生在為李登輝先生立傳時說, 李先生簡直是極像松下的哲王,而且身體又遠比松下強 ……我最想請教江口先生的是,松下對他的事業集團, 據說能有二百五十年的宏圖規劃(關於這點, 聽講哈佛大學學生莫不以為然,因為美國開國也不過如此久而已, 不過,我們是三、四千年的古文明,也許比較見怪不怪的,) 李總統會做什麼情境規劃呢?
所以說,情境規劃的範圍愈大,愈久遠, 愈要有深刻而淵博的知識來配合。然而,這不是沒有限制的, 譬如王作榮先生在考選部時, 據說把下幾任部長所可能碰到的潛在問題都解決(PPS )了,也就是說,王先生是善於此道的。然而,他在監院呢?除了「 清談」外,也許祇能寫寫《壯志未酬》的回憶錄而已( 它的壯志未酬,就是未幹上經建會主委;也許這是福氣)。行政院搞 " 組織再造(? )"時,沒人想過立法院會自肥,會為自己而弄許多高級" 政務官" 滿街跑的「立院組織法」吧!
我從這兒切入公共行政學者所謂「混水摸魚(muddling through )」式定政策方式吧!這種且戰且走的方式,似乎有點逼真呢! 也就是說,也許靈活的行動和可靈活運用的種種資源( 包含最有彈性(?)的人力等等),都是成功不可或缺的。七O 年代,《未來衝擊》暢銷時,司馬賀(H. A. Simon)說:「有何衝擊可言呢? 我祖母時代所面臨的科技衝擊,絕不下於現在!」我們有一部《 易經》,什麼簡易、變異、X易、我們通通都懂;再不然, 躲進金庸筆下的什麼「乾坤挪移法」等,不亦美哉!
情境規劃的優點之一就是它要編故事,編一套屬於我們自己的故事, 而演故事或戲劇,是有治療效果的,這無庸置疑,問題是, 如何讓大家都是主角?或許說,參與與行動是極重要的表演。
在《第五項修練實戰篇》中,有人又提出「專家系統」的做法,換句話說,我們是可以結合戲劇、人工智能(專家系統)、想像力( 例如在情境展開中,我們可以大膽應用故James March 所談的The Technology of Foolishness中所言的五大法寶: Treat goals as hypothesis (把標的或目標看成是假說)
Treat intuition as real (直覺要當真看待)
Treat hypocrisy as a transition (不一致又怎樣?)
Memory as an enemy (記得也好,最好忘掉)
Experience as a theory (PDSA ))
其實情境規劃的創始人之一Wack是想要使主管在必要時可以改變其現實的心智 "design scenarios so that manager would question their own model of reality and change it when necessary" (英文 P.179中文??)。由於 scenario是 design出來的,所以我們可以談情境規劃的科學與藝術。 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大都是藝術或情境規劃的「詠嘆調」, 很少有所謂的情境規劃科學,其實,司馬賀認為, 現在是可以考慮把策略規劃弄成專家系統了。請注意, 把情境規劃弄成科學,並不見得會失去它浪漫如詩的地方,正如 J. March說,會計人員不見得不可以用詩歌來分析數字的( 1980年已有會計專家系統),同樣是 P/L,有人以為是 Profit/Loss有人以為People/Love 。
你以為情境規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只要稍微想一下,遠瞻一下, 就如凱因斯所說的,我們早晚都是白骨一堆(我的話)。《聖經》 中說耶和華把千年當一聲嘆息呢!所以有人說個人做情境規劃時, 要先問你想為世間留下什麼遺澤開始。
情境規劃以「嚴肅面對現實」(prepare seriously for what might have to face )為起點。De Geus把情境規劃看成是「如何才能加速組織學習( "競爭力 "共同模式的再造)」Can we accelerate institutional learning ?(.P.188 )。如果你對商業知識不深廣,如何能與別人分享呢?所以據說用情境規劃的經理要有下述功力:
The ability to articulate your thinking on complex subjects ,to assimilate diverse views ,and to be both forceful and open.( p.189)。也就是說,作情境規劃經理人要有戴明領導 14項修練。
David Bohem 說"language is collective",這番話談情境規劃, 不知是否促進大家有一些共通的語言? "企業是活水 "( Living beings)" 新的生意究竟是怎樣的一部無字天書?我有些問題要請教大家:
.羅馬俱樂部的《成長的極限》等書,是否為一情境規劃?
.池田有許多(數十部)與世界精英對話錄是否為情境規劃?
.你家有沒有情境規劃?
戴明哲學中,特別強調「品質始於董事會」,換句話說, 要做好組織的品質轉型,領導極為重要。
戴明又極強調培訓與教育。 那麼我們不妨問高階主管們如何來培育呢?
戴明又極強調培訓與教育。
這要分兩部份講,一是高階主管的自覺,二是外來的智慧。
"自覺",可以用前福特汽車公司董事長彼得森(D.Peterson)
「我們之所以爬到組織項層,「外來的智慧」是指戴明認為「可能都是『誤打誤撞』,甚至都是學到一些表面的、假知識( 所謂的〝極有技巧地掩飾自己的無能〞),所以要向戴明博士學…」 (大意)
所以日、美產生近似兩種組織型式。一是日系多採用「推行室」,
高階主管的學習方式,要看各公司的規模及理念而定。不過,
這種方式,奇異(G.E)公司有個著名學院。
Debra Eller(1995)〝Motorala train VPs to Become Growth Leaders〞(HRMagazine, June)
M公司為了達成每年15%成長,展望未來全球局勢, 了解必須發展高階主管領袖訓練,遂成立副總學院(VP Institute,簡稱VPI)。
M公司為了達成每年15%成長,展望未來全球局勢,
該訓練所的規畫是要使每位VP都能有下述能力:
確認公司關鍵性領袖成功因素
討論最高經營主管對未來數十年領袖之期望( 該公司實際上是以30年後組織結構為前瞻。
檢視其個人在組織內受到的衝擊並善用自然的領導技能。
在公司內事業單位,群組間建立連擊網路。
開始18月的個人發展過程。
先有五天課程再由總經理檢討該公司的領袖剖面(心理分析)、 什麼叫成長性組織以及對扛大任的全能領袖需求。
該公司請了下述的全球性專家來上課
全球多樣文化下的如何相處、成長
如何進入創造過程
確認公司關鍵性領袖成功因素
討論最高經營主管對未來數十年領袖之期望(
檢視其個人在組織內受到的衝擊並善用自然的領導技能。
在公司內事業單位,群組間建立連擊網路。
開始18月的個人發展過程。
先有五天課程再由總經理檢討該公司的領袖剖面(心理分析)、
該公司請了下述的全球性專家來上課
全球多樣文化下的如何相處、成長
如何進入創造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