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戴明學院讀書會(一)摘錄 /大江建 教授 研究室來訪/李遠哲、周文中與陳文盛


戴明學院讀書會(一)摘錄(1999/06)
記錄: 蔡士魁
主題 : 組織是有感情的嗎
時間 : 1999/5/15 下午14:00-16:30
主席 : 鍾漢清先生
出席 : 盧秋微 王奕欣 戴智慧 屠金琳等九人
摘錄
  • 本次讀書會所討論的主題是[組織是有感情的嗎], 其實已經有一本專書? Does the Organization emotional?討論過. 但是知道的人不多,而且我們這讀書會想採用Dialogue (對話,或深度匯談)的方式 看看彼此會激發出什麼樣的火花.
  • 我的經驗是: Dialogue時要Speak from your heart, not mind.
  • 我認為主題中[組織]的範圍太大,從家庭`社團,到政黨`國家都是,為方便聚焦,我建議這次只討論[營利性質的組織—企業], 我也要簡單地推測 答案只會有三種: 組織(1)有情 (2)無情 (3)若有若無:感情曖昧
  • 組織是有情的, 譬如:日商的終身僱用制.過去,許多台灣的企業,股東和經營者都是自己人,講的是: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對資深員工也有相當的保障
  • 歐美企業常以成敗論英雄,就會讓人覺得組織無情.像康柏電腦(Compaq)在前天把總裁菲佛 (Eckhard Pfeiffer)解聘 就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例子 (1991年康伯的創辦人Rod Canion也因虧損被撤職的)
  • 我認為組織是中性的,是人使它變得有情或無情. 例如我們在解聘一位員工時,出發心不同,就會使得處理的過程不同,員工的感受也就有所不同.
  • 在?戴明領導手冊?中就有一個實例是:簡化喪假限制,反而使總喪假天數大減. 原先基於公平所訂的防弊規則,和後來信任員工而訂的彈性指導原則,效果卻出人意外.
  • 組織是否無情,和企業主的價值觀關係很大. 所以我的建議是: 新人要跟對老闆很重要. 我也要提出一個問題: “人會不會折舊呢?”
  • 還有, 一個人在公司裡,是否真的非他(她)不可呢?
  • 康柏電腦總裁菲佛, 即使曾經替公司開疆拓土,立下豐功偉業 但是過去的成功並不保證公司未來的繼續成長 所以董事會即使在還沒找到接班人之前還是決定先把菲佛解聘.這是西方企業要生存下去的一個現實面.高科技公司和百年老店的做法不同,在此顯露無疑.
  • 時間有限,我要做個小結:組織其實是很複雜的,人又是有各種情緒的,要論斷某個組織是否有感情,其實見仁見智.答案並不重要,在剛才Dialogue中所觸及的話題中,還有很多是可以繼續探討的.
******


Visiting Agenda for Prof. Ohe and his students(1999/08)
Purpose: To facilitate the visitors understanding mechanisms and styles of Taiwanese new-initiatives and ventures.
TimeAugust 2, 1999.
Meeting Place:臺北市新生南路3段88號2樓 (Tel. 2362 5776)
 
Visitors
大江建 教授   Prof. Ohe Takeru (WASEDA UNIVEERSITY)
Students:
陳英凱  (Kevin Chen)
韓仁盛  (Peter Han)
上野貴則  (Ueno)
 
吳國精:工研院財務計劃長
鍾漢清:戴明顧問公司執行長
林玉誠:CeLAN董事長
陳明秀:自由研發人員
林益正:中原工業工程系
卓弘哲:中原工業工程系
 
部分討論內容摘述
  我們開了一整天的中日投資創業文化及實務特性研討會。
  首先是鍾老師簡介戴明顧問公司(參考公司profile),包括最近取得美國著名智囊/顧問公司「史坦佛研究院國際顧問公司(SRI International)工商及技術情報中心(BIC)」的代理權,及出版、課程、社會服務、國際關係及董事會成員的背景等等。
  大江建教授暢談即將出版的書籍:
  1. Management by Assumptions:近來談的知識管理其實多偏向既有知識的重新安排,是很難真正地創造知識的,知識的取得必須先有Assumptions,例如大江教授指導日本松下電器的一案子,做了市場方面和技術方面的諸假設,結果前者只對了25%,後者對了75%。鍾指出一般人稱這種assumptions為「理論theories」。另外鍾認為半世紀前H. A. Simon即提出他石破天驚的說法(得到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管理(包括創業投資活動)其實為「決策制定」,而管理有其「事實前提」及「價值前提」,換句話說,鍾以為現在談的投資者,實為一人工智能的專家,他的「直覺」,其實大多是他的「情報庫」的認識。這點大江教授似乎同意。不過Simon的功力淵博,必須用功讀《管理行為》(本年年底中譯本出版)才行。
  2. 大江先生很有意思,他以為日本人原是極富創業的人,所以有松下、SONY…等大企業的創立。可惜經過半世紀的成功,「教育媽媽」們的過分愛護子女以及生活條件的的舒適,日本年輕一輩早已毫無鬥志可言,所以他以為教育要再花數十年功夫重振創業心。早稻田大學每年有創意賽(ideas contest,第一名百萬日圓)、商業設計比賽等等,甚至有「小朋友創新/業營」的課程(二天一夜)。大江最近會把這些整理成書(Ventures for kids,主要是”冒險心”培養)。
   每年他們也會請世界級的創業基金專業人參加他們舉辦的創業論壇。
  我們多次談論到日本大公司的決策權限未明,無人擔當,曠日時久等誤了商機的嚴重問題。大江教授以為這是多角化事業部的特性時間(Characteristic time)症候──很難要求以著化學工業為主的Hitachi等,在電子測試事業上給代理廠商像美商專業公司般”及時”的支援和服務。鍾以為即使讓這些單位獨立,也不見得能解決問題──這問題他在杜邦電子事業部服務時,想了許多,不過各公司作法上很不同。
  陳先生對台灣電腦業的發展史有其第一手的觀察,他對台灣如何成為「製造中心」及對「主機板業」的十年預測很有見解。陳、林對台灣沒有真正研發、投資,媒體、公司大量以「一代產品」、「作帳」、「放利多」,「政府補助(津貼)重點或高科技產業,造成許多公司『稅前虧,稅後賺』以及無視於各種『外部性』」很不以為然。
  台灣近十多年來的員工股票獎勵辦法,造成許多技術人員「唯利是圖」現象,使我國產業在研發上都沒持久力(無根,海外人士多只帶一代產品,接下來就沒下文了)等很不以為然。我國製造商多撿日本欲捨棄的技術而「挾東洋自重」,誤導投資大眾
  吳先生談近十年來的創業另類模式(他戲稱為最有效率,成功率最高的做法(70%,一般創投如有一、二成即大成功)PVCPrivate Venture Capital。)大江教授認為這是全世界最獨特的Virture Venture Capitals Network。鍾先生笑著說這些事實與比小說更精采的個案,必須以口述歷史的方式做成暢銷書
  吳先生提出一奇妙的創投價值觀:凡是有太太”干政”的公司,他絕對不投資,因為裙帶關係會壞事也!吳先生的工研院pension fund50億)就算以最保守的方式操作,其報酬率亦達數十百分點!
******

李遠哲、周文中與陳文盛(1998/11)

九月底,我無意中看到公視訪李遠哲博士及周文中博士,可惜我只看了近尾聲部份,不過很有意思。李院長很反對近來國內喜歡找各位搞科學的與藝術(或人文)的來討論,就美其名為“科學與藝術或人文的對話”(其實,弄得好的話,可以達到近來「組織學習」中熱門的“對話”(David Bohem, 指意義交流,集體無目的而“有因緣”(這是我的話)的智慧))。因為這種二分法,對任何大師都是“侮辱”(姑不論李院長以前是被“同事”形容為分子化學上的莫扎特;周老師也說他進音樂前的建築、土木學習,使他對音樂的結構體會更深(姑不論歌德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無庸置疑此和二分法不通,也請少用!
不過,有意思的是,最後主持人問兩位一生碰到了許多大師,最大的感觸是什麼,兩人的回答,倒是間接指出科學與藝術(或許)有點很不同的地方,在某程度內,這是愚見):李先生說,他的老師(博士指導教授)說,他做的,「我也不知道,不然為何叫(教)你研究」也就是說,「師生」“一樣”“無知”。在真理下,大家都平等周先生的“回答”是用故事的,指出大師們都極有“經驗”,例如有次他想作有中國味的新音樂,把西方五音的那套拿來改用,老師問他:「Why?」(你為何走這條捷徑、死路?有何意義?)讓他極為汗顏。
我以為上段的談話,或多或少洩露點科學與藝術不同的天機。不過,我們從兩位大師溫文雅爾的智慧中,也會了解他們都是人,華人,愛國者,世界/宇宙公民
陳文盛先生是誰?我把他放在大師的談話中?我無意中翻譯《線索── 一位本土科學家的心路歷程》(天下文化)。其實,我對生物全不在行,不過現在偶爾走過台大校園,還會被某些樹木所吸引。我正文都還未看(該書主題“細菌染色體”與我如浮雲),不過前後的附文都看了,尤其喜歡打油詩《你喜歡當炮灰嗎?請來考研究所》的打油詩後半,我知道有這種人,才可能有我們的《模式、認識與製造──中國科學的思想風土》(三田慶兒,譯文收入其論文集(遼寧教育)及《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第十卷(科學技術 北京中華書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