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戴明領導手冊》第二刷(2100-3200),為文解釋其封面圖案的意義如下:
播種季.黃昏(1999/07)
莫渝譯
Sison des Semailles, Le soir
(Victor Hugo 1802 – 85) p.120
黃昏了。坐在門檻,我讚賞, 落日餘暉照耀著, 工作的最後時刻。 暮色浸浴的大地, 我激動的注視, 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整把地 將未來的收成撒在犁溝。 他高大黧黑的身影, 印在耕地深處。 想他必然深信, 失去的日子是有益的。 他邁步於漠漠田園, 來回地向遠處播種, 張開掌心又重新開始。 而我,無名的見證人,仔細端詳。 這時夜幕低垂, 納入喧噪的暗中, 播種者的雄姿, 似乎擴大至星群間。 按 :此詩令人想起錢鍾書先生的 “好詩勝於畫” 的論點,此詩或比他晚出數年的米勒 (J. F. Millet) 之「晚禱」及「拾穗」等更有不同的深遠境界,即使透過藝文的了解。 收穫的人小心翼翼地把自己收割和清點的穀物入倉….他眼睛盯著遙遠的收穫,他把禮物撒下四面八方,為的是看到他不知道但卻能希望的未來的萌芽。
余涌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p. .89
播種求您讓我們不停播種知識的小小種籽 好讓他們有朝一日結果櫐櫐 感謝您,主啊,為您所四播種不停的力量 王晃三(摘自Apples for a Teacher)《樹與花》..第21期 (1998.12.23) 中原大學教與學通訊 |
*******
《台灣的主張》索引(一):台灣的哲王,浮士德,摩西(2000/02)
我一向主張李登輝先生的《台灣的主張》要加注才好,因為書中引了《聖經》、《浮士德》,解說《易經》等等,似乎都是格外用心的。當然,書中對台灣、中國、美國、日本的文化社會,歷史地位也諸多觀察論斷,可以討論。
比較有趣的是,李登輝先生不談(喜歡)《資治通鑑》及《君王論》(也許因為他主張「民主」的關係?不過這是誤解,我們是可以就《台灣的主張》與《君王論》做一比較的。)
「停下來,妳是多麼美麗!」(p.289)李登輝引《浮士德》。這是一句名句,不過李引得很有弦外之音,因為台灣是「美麗島」。這句話被慕尼黑奧運的足球賽宣傳引用過。(參考池深康郎《人體美學》,地景企業。)妳真美呀!請停留下來(verweile doch!du’bist so schon!原文待查)這是浮士德用靈魂與魔思(M)打賭時說的,表示如能所願,即使一瞬間死去也無所謂的宣言。
更深層的含義是浮士德「不得不」用靈魂向魔鬼(中共?)換取滿足(Leer?)時,為了擺脫魔鬼的束縛而燃起的驚人創造力(新台灣人奇蹟)。
《台灣的主張》中也有些感人的故事,例如李先生自美寄巧克力糖回來,夫人拒領(放棄),因付不起四、五天菜錢的”進口稅”。郵局的人善心偷渡一塊糖給李憲文(已故,本網站引過他譯的《少數人的統治》)。憲文早逝,讓李先生倍嘗「愛別離苦」,或能讓李家永將此不幸化為提高人生價值的動力。「塵土有限,愛男告我知。」(改自日本和泉式部作品),這些親情,本書中多少可見。
該書主要對象為日、台讀者,因此,李先生長者之姿,「教訓」起日本的新世代,要他們學習:打掃、清潔、整頓,要他們有「信心」、有「信仰」,即重視精神層面力量(此為政治人物的根本修養)。幸虧李先生對美國的「期望」,寫得只是點到為止,不至於像對日本那樣,當起「先生」來。
不過,他以為日本是個有深度的國家,而台灣是多族群的國家應多學美國等,可是在都市品質、福址等施政管理上,又最好學日本(而在市長會議上,又要師法美國)。換句話說,李先生不愧為「台灣之子」,充滿台灣、日本、美國之情結。我以為李先生不該引杭廷頓對「李光耀及李登輝」之遺澤的評價作對比,因為畢竟台灣之複雜,也不亞於新加坡,而台灣之待治,也如新加坡。
一個弱冠後就不寫日記的人(李登輝),留下來的,不應只是《台灣的主張》。台灣應學美國,成立「李登輝圖書館暨檔案中心」,以利後人研究。
另外台灣―大陸最好先彼此開放黨禁,讓「國共」等,可以真的在「大中國」下各施所長,各攜各的「一國兩制」,不消三十年,可能只有一國一制,而我希望是聯邦制,而不是「七塊論」等等(這些都是過份樂觀的期待,我以為。)。
《台灣的主張》索引(二):Follow me or deny me?(2000/02)
這本李先生的《台灣的主張》沒編索引,遺憾,應教大家什麼叫索引,譬如書中引了多少次《聖經》,又引文也要注解,不是每個人都有書可查的。
譬如序言(第19頁)中:「希望以我走過的經驗,所受的教育,建立的思想和信仰,答覆「主往那裡去?」的問題。」原書指此為〈約翰福音〉第十三章、第三十六節。查原文意義,似乎有「微言大義」:
「西門﹒彼得問耶穌說:「主(Lord)往那裡去?」耶穌回答說:「我所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跟我去(follow me),後來卻要跟我去。」彼得再下去鰾捨命跟耶穌去,不過耶穌說你會「不認我(denied me)」三次。
妙得很,我們可以有很多種解釋。
李先生的七百部岩波文庫及一、二頁帶過的名家作品、思想,都是可以加註成書的。日本思想(精神鍛鍊成為其哲之根基,反過來給日本人規勸,p. 209-210):不只要認真,更要有「信心」及精神層次。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的禪(鈴木)、佛(親鸞):「大家得救」…友善和諧的世界。」(p.40)(基督教信仰)「愛」不是別的,就是用肯定的態度看自己的人生。(p.51)「(浮士德)最後走的自我創造的和諧國度,而月十分感謝地說出:「停下來,你是何等美麗」的感言…」
他以為馬克斯「存量」經濟比「流量」更重要(對政經而言)(p.45);儒教沒有「死亡」與「復活」的對應觀念―「我相信這是中國社會許多問題的根本原因?」(p.52)
書中對《易經》與組織的說明(一頁)過分簡略,簡直是”高深莫測”。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