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設計(1999/07)
譯序(草稿)
善用實驗來持續改善,乃戴明哲學之核心思想。
P. D. Moen,T W. Nolan,L P. Provost三位為戴明學生,受到他的啟迪,近二十年來教導業界實用的製/流程改善,寫了這本Quality Improvement through Planned Experimentation(原文書(約500頁,附CD-ROM)供應,請來電訂購),極為戴明所推崇,出版時(1990),戴明給了序。
1999年,本書出第二版並附CD-ROM,改善甚多,並把本書獻給戴明。
這本書是以西方廿世紀的實驗設計精華為主,突破性地只用圖解法,說明在產品或製程開發上,生產上的設計改善之道。作者們依本書,已舉辦數百次研習會,極為成功。本書實例極多,極精采。
明年是戴明百歲紀念,我們有一系列的出版計劃,而這本就是其中一本,希望讀者與我們一起走上這學習之旅。
戴明序《實驗改善手冊》
在根據二種或更多種方法或處理材料之測試,或依實驗所得數據來作預測這一難題上,這本書是創新之作品。
為何人們要從兩種不同方法、兩種處理,兩種製程或流程,或兩種材料之間,作比較呢?為什麼人們要從事一項測試或實驗呢?答案是:要預測-預測在未來某一特定範圍內的條件下,哪種方法或哪種材料的績效較佳。
不管我們談到的是應用科學、研究開發、工程、或是「產、官、學」上的管理,預測都是核心難題。問題在於:數據告訴我們什麼?它們如何幫我們預測?
可惜的是,一般有關統計方法的教科書及課程上,都沒有告訴學生:數據應用之核心問題,乃在於預測。學生們所學到的,只是如何作各種統計檢定(t-檢定,F-檢定、卡方檢定、配合度等等),用它們來宣稱檢定下的兩種方法或處理,有無顯著性。令人遺憾的是,此等作法只不過是形式上的作業而已。檢定該結論有無顯著性的作法,並無法達成我們原先作該比較、測試或實驗的目的,即對未來該方法等的績效或性能,在預測上的信心(belief),究竟為「高、中、低」?
問題在於任何統計檢定,都是用數據的對稱函數來作,而任何一組數據的對稱性函數,都會使該數據的大半情報消失殆盡-所謂對稱,指不管你計算任何一組數據的平均值、變異數或第四階動差(moment)時,我們把任何二數據對換,計算結果都不變。與上述對照的情形是:把數據用來作預測時,如果把任兩依時間順序所作的圖上的兩點加以對換,它們就可能傳達極為不同的信息。
把諸點依時序作圖的方式,可保留作比較或作實驗時引申出的情報。正是此一理由,使得本書所教的方法,對於統計方法有重大貢獻。它不只對工程師有助益,更對產業界、教育界及政府界中,任何想從比較或實驗中導出的數據中,了解意義的人們,都會有助益。作者們對統計方法上的貢獻是值得的,令人贊賞的。
W . Edwards Deming
華盛頓,1990年7月14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