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戴明領導手冊》(The Leader Handbook)英文版作者Peter Scholtes序言/Russell L. Ackoff前言

英文版序言
作者休提士(Peter Scholtes)
1992年10月,我到巴西的聖保羅市,為某家素以品質方法應用上先進的大型公司,開設兩天研習會。第二天快結束時,該公司一位提倡戴明哲學並兼任內部老師的副總經理走向我,祝賀我,而又充滿熱忱地說:「你令我腦神激盪!(You shook my brains!)」
…我對這位先生永誌不忘,充滿感謝。他在簡短的一句感言中,道盡我所致力的事業之目的。
如果讀者在讀完本書後,至少感到有點心神不安,覺得必須好好重新思考一番,那麼我的壯志已酬。當然,我最希望本書能協助、導引讀者們所屬的各種組織──工場或其它類型──發展出更好的領導方式。
本書有不少不同凡響的,激進的(unconventional)“腦神激盪見解”:
貴組織的問題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出在系統上、流程上及方法上,而不是個別員工出問題。貴組織的人們都已盡力而為,然而這樣仍無法補償因系統不適當或功能不彰所衍生的問題。我們多盼望有英才來成就一番事業,其實這樣是不成的,而是應該創設系統,使得正常人也能成就不平凡的業績。
先改善系統,就會改變人們的作為。而如果只採取改變人的作為方式,卻無法改變系統。
有些通常的管理方式──目標管理法、各種考績制及各種薪酬制(如“只依功績敘薪”(merit pay)和“只依績效給酬勞”等)、實施ISO 9000 (品管制度)等──其實都算不上是領導,反而是在領導上的退卻。
當今許多企管風行用語──如“灌能”(empowerment)、“負責”(accountability)、“高績效”(high performance)等,都是空話,毫無意義。
組織中的變革中,百分之九十五與改善沾不上邊。
主管最大的無知,乃是自以為能激勵別人。其實,想激勵別人的想法,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
各種獎工制的背後,有許多對於工人的傲慢和不信任的假設。主管採取它們,隱然是在說:「我沒問題,而你則要有獎金來驅策──主管假設工人們保留其部份實力,必須加以賄賂,才能使其貢獻出來。」

 
人類的歷史也是部領導史。…
因此,本書的主題為:現在已有一經營、管理業務工作之新方法,即有一新領導哲學、即有一套能做好事情的新方法。此一套新方法,既比舊方法更有效,而且又有趣多多。…
上述所謂的新舊方式,其間的差異有時候很微妙,而其影響又極深遠。我用下述故事來作一比喻:
我與太太在某年聖誕節,接到二本「魔眼(Magic Eye?,三D立體畫像)」藝術的書。你剛注視「魔眼」藝術時,會看到一系列的顏色和模樣。不過,你稍為學習後,就可從中看出三維的圖像。例如:“它像極一隻長頸鹿!”不過,你可不能死心眼,而必須學會法眼。由兩人觀看同一組花色時,有的人會只見一堆顏色及圖樣,而有的則會看出另一完全不同的東西。(我聽說有亂視者,會看不出那隱藏的三維形象。)
在經營管理上,情形也會如上述般。你任找二人來,其一的心態深為一組老式想法所束縛(“出錯了,一定有人搞碴了!”),而另一位則有系統觀念(“問題一定是因為系統不適宜所致。”)。上述兩人,他們對於同一組織、同一事件,同一結果,彼此所見一定南轅北轍,極不相同。以愛克森石油公司在阿拉斯加之Prince William處所發生的災難性漏油案為例,有人會以為該公司系統上出問題,有人則會找船長Hazelwood來頂罪。
…第十章綜述在當今世界中領導,以及做為領導者的新自覺及習慣為何。
在每一章後有些練習活動及提問,旨在激發讀者多思考,並協助大家能在實際環境中加以應用。我強調這些練習及提問,並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雖然可能錯誤的回答極多。)它們不是測驗,其真正的價值,在於由它們所啟發的自我追尋,以及其所激發出的討論。

******
 
英文版前言
Russell L. Ackoff
本書作者休提士(Peter Scholtes)為一教育學家,而非宗派大師(guru)。目前「管理大師」族群驟增,令人警惕。幾乎快成為大師滿街跑,甚至每位高階主管都成了大師。…而教育家所教的,則來自其經驗(自己的或學自他人的),而不是由自我冥想得來的。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豐富經驗的結晶,而且作者更能從中擷精學習。本書與其它管理書籍有所不同,因為它都對所有各階主管(由下至上、由上至下、橫向的)都具有意義。它所處理的,是主管在與各級同事之間的種種互動。它對經營管理各方面,採系統化的觀點,並著重在互動關係而非行動上的。它所含蓋的,幾乎各階層所有管理層面。所以,本書理念極堅強而又精密。因此,請不要一口氣讀完它。你必須有充足的時間來咀嚼、吸收,更別忘了反芻。
我建議主管或學生組成小組,同時研讀不同的章次,然後聚合起來一起討論。討論時,必須包括那些是他們喜歡的,那些是他們不喜歡的,以及最重要的一點,即那些會影響他們的行動。研習會後也必須作跟催活動,包括檢討以前說過「會有不同作為」的說詞等。此書的格式方便,表現方法清晰,允許大家採取這種討論方式。
本書主題為:經營管理上的轉化為必要的,即要從舊的「命令及控制式」,改為「啟發式領導」。它指出,這種需要,源自許多變化,包括員工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工作中的科技份量日高,部屬常常比主管更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因此,督導性工作漸漸過時了)。目前加諸於部屬的諸多限制,使其無從發揮所有的工作相關知識,以及主管未能認識「要協助員工,使其有能力日日革新」的需求──即主管要使員工能有所“發展”。社會系統的適當目標,並非為“成長”(growth),而是在體會利害關係上的“發展”(development)。“成長”充其量只不過是手段,並不能成為目的。(一心想成長是病態的。) “發展”意指在對自己及他人的需求和渴望上,更為清楚、更有能力成全之。只有在所有利害關係人同時得以發展時,組織本身才得以發展。這猶如由一隊馬匹來拉馬車時,車速不會比最慢的那匹更快。
(譯者按:寫序的阿柯夫(Russel Ackoff)教授是名賓州大學教授,也是世界最有名望的顧問,他的實質影響力,不下於彼德杜拉克。阿柯夫為作業研究先驅,也是系統思考的大教育家。名作二十餘本,可惜只有《解決問題的藝術》有中譯本。阿柯夫教授一向與戴明博士過往從密。例如1999年春季的美國戴明學院大會即由他講「共同體的經營之道」。他目前主持「互動管理學院」。)
原作者通訊資料,請參考:
I welcome your comments, feedback, and inquiries. To get in touch by:
Mail: Scholtes Seminars and Consulting, PO Box 259327, Madison,
WI 53725-9327, USA.
Fax:(608)221-4935
You may also visit my web page: www.pscholte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